自柯文哲市長上任至今,我與市府各局處籌劃【臺北2050願景計畫】達7個多月,今天 (2015/08/20) 下午由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主持正式召開【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由柯文哲市長出任【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委員會之主任委員、我擔任副主任委員、都發局局長林洲民任執行長,在場出席15名委員為都市及區域規劃、建築、生態、景觀、防災、文化、經濟、產業、交通、公共衛生等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給於【臺北2050願景計畫】寶貴的專業建議,市府各局處首長也出席參與。同時,參與市政體驗營的年輕學子也一同參加會議,體驗市府政策的研擬討論過程。
本次會議重點是向各位委員與市民說明臺北市為什麼要做【臺北2050願景計畫】、目前推動的構想及【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的主要任務。首先,全球的國際城市都在思考城市的未來,例如:東京為舉辦奧運跟殘障奧運提出東京2020、阿姆斯特丹透過公民參與提出阿姆斯特丹2040,大倫敦市政府因應人口增加所產生的需求,統籌規劃都會區之整體經濟、環境、交通等空間發展策略,制定倫敦2050計畫。因應全球城市脈動、在地少子高齡化的人口結構變遷及未來物聯網與知識經濟發展之趨勢等議題,作為台灣首府的臺北市,應將長遠的目光放於大台北首都圈,重新思考北北基桃宜的空間發展結構,透過市民、專家、政府三方努力提出屬於臺北市自己的2050願景計畫。
目前,歷經7個多月以來的討論,市府團隊提出幾項短期計畫,包含「北市各大區域都市再生計畫」、「松山機場遷建及再生規劃」、「大信義計畫區發展計畫」、「未來20年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之關鍵議程倡議」、「北市重大文化設施中長程規劃」、「臺北都會區捷運長程路網檢討暨建設及營運機制結構性調整」、「首都圈發展規劃與建設整合機制規劃」。同時,為落實「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念,臺北市政府提出「臺北2050願景計畫推動平臺」概念,作為搭起市民、專家學者、行政機關溝通的橋樑,透過臺北2050計畫工作室與網路平台的設置,市民可以於計畫工作室看到臺北發展模型、討論臺北的未來;亦可以藉由網路平臺來發表意見。另外,透過每3個月召開一次的【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徵詢專家委員意見與討論,並視各專案之推動,邀請委員與會。
關於工作進度,我們預計今年年底完成蒐集民意的工作,確認核心議題,提出願景構想,研擬各部門計劃,於2015年12月25日柯文哲市長就職一周年時,提出【臺北2050願景計畫】初稿。於2016年底前再進一步地凝聚共識,確立【臺北2050願景計畫】,並辦理成果展。同時,【臺北2050願景計畫】將不斷的定期檢討、修正,作為臺北市施政計畫行政指導。
市政府預計於10月將舉辦松山機場遷建論壇,11月舉辦首都圈論壇,並且於2016年7月舉行UN Habitat人居論壇總結會議,在此我誠摯地正式邀請大家一起加入討論臺北的未來,期許臺北的下一個35年,由你我一起努力共同開創一個美好的時代。